当前位置:首页 >新车报道 新能源 正文
宁德时代进军商业保险领域 或推动车电分离模式发展
来源:车云网
2021-10-18 17:32:29

对于困扰行业已久的新能源车险问题,“宁王”要出手了。

近日,宁德时代与中国人保财险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领域。虽然双方并未透露合作具体细节,但这次合作也向行业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宁德时代要在新能源车险方面大做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宁德时代第一次涉足保险业务。此前宁德时代曾以9亿元入股小康人寿保险,持股比例达到30%。在回复投资者时,宁德时代表示投资保险公司是以险资的长期资金匹配公司拟推广的电池银行、储能运营,是公司搭建商业模式创新基础的方式之一。

接二连三的动作,昭示了宁德时代将要搅局新能源车险市场,一场新的行业变革或许将要到来。那么,作为一个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进军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将对行业和用户产生何种影响?

新能源车险存痛点

长久以来,新能源汽车缺乏专属保险,一直沿用燃油车的传统保险。

与传统燃油车不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在于三电系统,其中电池更是重要部分,约占整车成本的三分之一,且电池又是引发新能源车事故的一大重要影响因素。然而传统车险却并未将三电纳入理赔范围中,这就为新能源车的保险带来了巨大痛点。

首先,对于保险行业来说,新能源车险定价难,保险公司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数据积累不足,尤其是对动力电池所带来的风险研判不够,在车险定价时会遇到障碍,这也导致了很多保险公司未能推出新能源车的专属保险。

其次,对于新能源车主来说存在“高保低赔”的现象。新能源车赔付比例较高,动力电池一旦发生起火车辆就全损,所以保险业对新能源车的保费提高,用户体验不佳。据公开数据,新能源汽车单均保费高出非新能源汽车21%。

面对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我国也在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的保险政策,专属新能源汽车的保险正在加速走来。

宁德时代,电池,新能源汽车,宁德时代

前不久,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2021版行业征求意见稿)》,面向全行业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在车险损方面,征求意见稿制定了多处体现新能源车风险特征的条款,不仅考虑到新能源车自燃风险,还考虑到电池、电机和电控的损坏风险。

虽然只是征求意见稿,但该文件无疑为促进新能源车商业保险走出了重要一步,如若顺利推出,将推动新能源车商业保险的规范化运行,从而更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爆发,让新能源汽车保险问题得到解决。

或推动车电分离模式发展

在此契机下,宁德时代与人保财险在行业标准制定、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渠道和人员共享、大数据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行业认为,宁德时代此举或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车电分离模式的发展,也就是宁德时代拟推广的电池银行。

在车电分离模式中,用户购买新能源车电池部分的成本不用用户承担,而采取从电池银行租赁的方法获得动力电池,租金采取按揭方式支付。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降低用户使用成本,而且可以加强电池的集中管理,实现电池保险、电价、充电服务费的整合。难点就在于电池标准难以统一。

此前,宁德时代和蔚来等共同投资成立了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基于车电分离模式进行电池资产管理,公司将购置电池包,并委托蔚来为用户提供电池租用运营服务。如今,蔚来的BaaS换电模式为蔚来车主创造了极大便利。

哪吒汽车也传出将和宁德时代推出电池银行的服务,此外,宁德时代与福田智蓝新能源打造了换电重卡,这也是中国首个正式落地的换电重卡商业化应用场景。

可以看出,宁德时代正在积极参与车电分离新商业模式中来,此次与人保财险达成合作,或许在于解决宁德时代在车电分离模式中的电池保险问题。

人保财险总裁于泽就表示,双方合作可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相关保险产品的销售、改善新能源汽车用户的服务体验,共同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助力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的落实。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人保财险新能源汽车保费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60%,保费贡献度3.3%。

车云小结:

相关数据显示,到2035年,预计全行业新能源车险年度保费将提升至2000亿元左右。随着新能源车比例的不断上升,其中带来的车险无疑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巨大市场。

宁德时代进入新能源车险行业,不仅可以推动车电分离模式的创新发展,也能解决新能源车主的用车痛点。此外,宁德时代也可以基于自身在电池技术和数据方面的积累,为新能源车定损和理赔提供支持,这也可以进一步拓展其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业务。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排行
热门资讯

网站首页 |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投诉,请联系我们。caixunji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4-2017 新车报道 www.xcbdw.cn 版权所有